电话:0539-7705660
联系人:18053963985
传真:0539-7705660
网址:www.lantaihuanbaokeji.com
地址:临沂市河东工业园区顺达路与紫昇街交汇处
在瀛海镇三太路南侧,工人们正在植树。本报记者 陈强摄
下个月,大兴区瀛海镇三太路两侧占地150亩的城市公园将建成开放。记者昨日来到了正在施工的公园,放眼望去,缓缓的微地形小山坡上,绿草和野花正随风摆动,宛如那幅著名的电脑桌面背景。
这是一处腾退工业大院后建设的绿地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里用上了不少建筑垃圾。
“以前,这里分布着几百家服装加工型作坊。”瀛海镇副镇长周林英介绍,过去的两年间,工业大院陆续腾退拆除,仅三太路两侧就产生了上百万立方米建筑垃圾。“曾经一度堆积如山,往外运的话成本太高,运输车还会产生二次污染。”
经过细化分类和无害化处理,这些建筑垃圾中的80万立方米被制成骨料和透水砖,就地利用到城市公园的建设中,变废为宝。
公园里,微地形连绵起伏,一片郁郁葱葱,丝毫看不到建筑垃圾的影子。
“拆除工业大院所产生的建筑垃圾,虽然成分复杂,但经过分拣后,那些砖头瓦块、水泥碎石,都非常适合粉碎,可以制成好几种再生产品。建筑垃圾再生后制成的骨料,用于堆山造景;再生透水砖用于铺设步道;再生碎石用于铺设路基……”景观设计师李雪姣指着一处小山坡说,再生骨料的体量,决定了设计方案,“骨料多,堆得山坡就会高一些。而为了让绿植长势更好,还要在骨料上覆盖2米厚的新土。”
在公园中心区,一条由灰砖铺成的观赏步道格外显眼,环绕公园一周。李雪姣介绍,这里用上的都是再生透水砖,质量和正常砖没有区别,只是外观上有些细微的不同。记者蹲下来,才看清楚这种砖的侧面结构,细小空洞周围的那些红色和青色,正是建筑垃圾中砖头瓦块的颜色。
顺着观赏步道走上小山坡,便能看见相隔百米之外的移动破碎站。堆山造景使用的再生骨料,都来自那里。经过细化分类后的建筑渣土,投入机器后,将按照电脑设定被破碎成不同直径的骨料,这些骨料经过卡车转运,几分钟后就被用于公园建设。“虽然瀛海镇没有工业重污染企业,但在破碎之前,我们还是会对建筑垃圾做监测,杜绝二次污染。”周林英指着远处一片空地说,那里将建一座卫生间,所用的材料也大多是再生产品。
集约发展不妨多点“变废为宝”
京平
在瀛海镇,拆违和腾退产生的砖石瓦砾经过处理,“变废为宝”投入到城市公园建设。据悉,这样的资源循环利用有望成为北京绿化工程建设的常态。
数据显示,北京年均产生建筑垃圾约4000万吨,如何消化是一大现实问题。依照传统处理方式,要么填埋,要么堆放,本质都只是让建筑垃圾发生了“位移”,并未让其消失,更遑论再利用了。
瀛海镇等地的探索,价值就在于通过“变废为宝”实现了物尽其用。我们不妨来算两笔账:从成本上看,外运建筑垃圾每车花费约500元,引入设备就近再生利用,成本与外运基本持平甚至更低。而更可贵的则是环保效益,无需运输意味着没有油耗与尾气,再利用又省去了填埋消纳场地、规避了污染消防隐患。这正应了那句话,“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。”
建筑垃圾“变废为宝”不只是物理变化,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。作为本就“超载”的特大型城市,北京空间有限、资源有限,不可能再搞粗放式发展,必须倡导绿色集约,方方面面都须全力“在量上做减法,在质上做加法”。放眼全市,诸如此类的有益探索还有很多,包括无纸化办公、绿色照明、工业水重复利用等等。如果各个领域、每位市民都能躬行绿色集约,集腋成裘、聚沙成塔,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。
城市资源的再生循环关涉公共利益,考验社会公德。多一些“变废为宝”式的集约发展探索,是一座绿色城市的风向标。